亚运会空手道项目-亚运会空手道项目融合了琉球民间古老拳术和下列哪项

tamoadmin 2024-11-16

1.空手道和截拳道

2.空手道的简介

3.听说空手道有很多不同的比赛规则,谁能详细说说?

空手道和截拳道

亚运会空手道项目-亚运会空手道项目融合了琉球民间古老拳术和下列哪项

空手道的体系比截拳道更加完善,所以空手道更强。

日本空手道可以使用各种技术,拳、腿、肘、膝都可以使用,但它坚独特的“寸止”原则,具体来说,即“我可以击中你,但我不会击伤你”。比如在组手比赛中,对头部的击打是点到即止,要在高速击打对手时在离对手头部仅一厘米处突然收手,最多也只能轻轻碰触对手,这即是“寸止”。空手道目前是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日本政府准备把空手道推入奥运会, 如果进入了奥会,金牌就成各国的重要争夺点,这大大促进了空手道的发展。中国也组织了国家空手道队。

截拳道是美籍华人李小龙创建,无特定招式,随机应变,注重身体素质的搏击特质训练的一种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技击术,踢裆和咬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截拳道没有完善,李小龙就去逝 了,现在截拳道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也没有得到国家的扶持,也没有加入任何正式的比赛,只是一批爱好者在努力学习、推广。

空手道的简介

 空手道是日本传统格斗术结合琉球武术唐手而形成的,起源于日本武道和琉球的唐手。唐手是中国武术传入琉球,结合当地武术琉球手发展而成的,而日本本土人又将九州、本州的摔、投等格斗技与唐手相结合,最终形成空手道。二战之后通过美军宣传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空手道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锁、绞、逆技、点穴等多种技术,一些流派中还练习武器术。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空手道的简介。

 空手道的基本简介

 空手道亦称空手,是发源于琉球王国(今琉球群岛)的一种武术,关于空手道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最为学术界所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空手道的前身是古代琉球的武术?琉球手?或?手?,融合了传入的中国武术后,被琉球人尊称为?唐手?;后来又接受了日本武道的影响,成为现代的?空手道?。

 1994年日本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空手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空手道比赛场地一般为8?8米。比赛项目有套路赛(型)和格斗赛(组手)两种。在组手比赛中,一方有效进攻导致对手瞬时丧失战斗能力或重心明显移动为得分标准。

 空手道的名称起源

 唐手即?からて(karate)?。据传说,?からて(karate)?原本没有汉字表记。根据船越义珍(容宜仁)的说法,?から(kara)?一词的含义不明,既可以解释为?唐手?,因为该武术系由唐人(中国人)的武术发展而成;亦可以念作?空手?。1901年(明治34年),日本冲绳县厅为了消除中国对琉球(冲绳)的影响,下令将县内各校的体育科中?からて(karate)?这一武术的汉字确定为?空手?。但不少空手家仍旧使用?唐手?这一名称。1936年(昭和11年)10月25日,琉球新报在那霸举行空手大家座谈会,正式将该武术定名为?空手?。此时?空手?这一名字才开始被广泛使用。

 空手道的名称的变迁

 15世纪~18世纪 19世纪 1901年~ 1929年~ 1970年代~

 手,琉球手 手(琉球手,冲绳手) 唐手(からて,karate) 唐手(からて,karate) カラテ,KARATE

 唐手(トゥーディー,Toudi)

 空手(道) 空手(道)

?

 空手道的运动历史

 起源

 空手道的发祥地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今琉球群岛),其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139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使向中国明朝朝贡。明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赴琉球。这些中国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琉球。中国拳法也在此时被带往了琉球,结合了当地的格斗术琉球手,发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这种说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输入说?。

 然而有人对此说产生质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国拳法尚未发达,唐手是在明朝中后叶时期传入琉球的。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将琉球变成其附庸国,并对琉球实行禁武政策。当地人为了反抗萨摩的压迫,从中国人处学习了中国拳法,并与当地的打斗术琉球手相结合,形成了唐手。这种说法被称为?庆长输入说?(1609年是日本庆长14年)。《大岛笔记》中声称唐手系由中国人公相君带入琉球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空手道起源于琉球民间的舞方。舞方是琉球舞踊的一种,为琉球民间一种带有武术性质的舞蹈。舞方后来结合中国武术发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发展成唐手、空手道。空手家安里安恒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持这种说法。

 另外,还有冲绳相扑起源说、柔术起源说等。但这些说法都是由明治以后空手家或研究者提出,大多没有明确的史料加以证明。

 唐手佐久川

 唐手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当时,琉球著名的武术家佐久川宽贺远渡重洋,至清朝学习中国武术,并将其带回琉球。因远赴中国留学,佐久川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被人称为?唐手佐久川?。如今空手道中仍传承?佐久川之棍?等型,据说他曾独自以挑行李的棒击退海盗。

 萨摩藩统治下琉球禁武政策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唐手发展的背景是琉球历史上的两次禁武政策。第一次施行于尚真王时代(1476年-1526年),琉球王府将全国各地的兵器予以收缴,集中于首里城。琉球成为几乎没有兵备的国家。第二次是在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之后,萨摩藩在琉球设置在番奉行所,将全国兵器予以没收。为了对抗萨摩藩的统治,琉球人积极学习拳法,形成了武术唐手,也就是空手道的原型。

 然而近年来有学者对禁武政策发展说提出质疑。根据1613年萨摩藩向琉球王府发出的禁武命令,其内容为:?一、禁止持有铁炮。二、承认王子、三司官、士族本人拥有武器的合法性。三、凡武器类物品修理之事,皆要通报在番奉行所,在经萨摩方面批准后方可修理。四、凡与刀剑类物品有关的事务,皆要接受在番奉行所的批准。?其中并没有完全禁止武器的持有行为。在这段时期里,琉球剑术、枪术、弓术的高手依然很多。而禁武政策起源说则是当时反日情绪盛行的琉球士族激励练习武术的一种手段。藤原棱三完全否定禁武政策起源说,认为这完全是一种民间的传闻。

 琉球手时代

 《球阳》中曾提到16世纪武术家虞建极(京阿波根实基)遭刺客暗杀,赤手空拳折断暗杀者两股的记载。安里安恒认为,这可能就是琉球手。18世纪以后,琉球涌现出大量武术达人,其中包括向和声(西平亲方朝叙)、毛邦秀(具志川亲方盛昌)、僧侣通信、麻真富(渡嘉敷亲云上)、蔡世昌(高岛亲方)、向文琳(真壁里之子亲云上朝显)、毛台光(丰见城亲方盛纲)等人。

 1776年,日本土佐藩儒学者户部良熙漂至琉球,写下了《大岛笔记》。该书根据琉球士族的说法,提到了中国武术家公相君曾向琉球士族传授组合术的武打技法。根据该书的说法,公相君是1756年中国册封使团的一名侍从武官。

 唐手时代

 19世纪,?唐手?这一名称开始普遍取代了?琉球手?。该时期著名的武术家有:首里的佐久川宽贺及其弟子松村宗棍)、盛岛亲方、油屋山城;泊村的宇久嘉隆、禅南(照屋亲云上规箴);那霸的湖城以正、长浜筑登之亲云上等人。其间,一些琉球武术家曾向萨摩的在番役人学习剑道,将剑道的示现流亦融入了唐手之中。空手道中用正拳或手刀击打木棒的锻炼方法,就是受到剑道砍击木桩的影响。亦有观点认为空手道追求一击必杀是受到示现流的影响。

 在这段期间,唐手共分有三大流派:首里手、那霸手和泊手。其武术都只在特定人群中传播,严禁外泄。

 唐手的公开

 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琉球的士族阶级不复存在,唐手面临失传的危险。一部分原本有官职和俸禄的士族突然家境没落,转而潜心修炼唐手。在这种情况下,唐手家糸州安恒致力于在学校中普及唐手。1901年,首里寻常小学校以?空手?为名称,向学生教授唐手。1905年,冲绳县立第一中学校(今首里高等学校)与冲绳县立师范学校的体育科亦开始传授唐手。1936年,?唐手?正式改名为?空手?。

 一些不满于日本统治的琉球人远渡中国,在中国开设道场,学习中国拳法并传授唐手。其中包括了湖城以正、东恩纳宽量、上地完文等人。

 传入日本本土

 1922年(大正11年),在日本文部省主办的第一回体育展览会上,船越义珍(富名腰义珍)表演了唐手。这引起了日本武道家的极大关注,其中包括了柔道的创始人嘉纳治五郎。次年的6月,嘉纳治五郎等200余名柔道有段者聆听船越的解说。船越逗留东京,指导唐手。

 在此同一时期,本部朝基于同年11月参加了在京都举行的武术比赛,一拳击倒了俄罗斯拳击手,向世人展现了唐手的实力。日本人见到了唐手的实力,纷纷学习唐手。本部于同年在大阪开始指导唐手。在本部和船越二人的影响下,日本各大学纷纷设立了唐手部。

 1924年(大正十三年),本部朝勇在冲绳创立冲绳唐手研究俱乐部,1926年更名为冲绳唐手俱乐部。该俱乐部成为唐手家技术的交流场所。著名参加者有花城长茂、本部朝勇、本部朝基、喜屋武朝德、知花朝信、摩文仁贤和、宫城长顺、许田重发、吴贤贵等人。

 空手道的诞生

 昭和初期,摩文仁贤和、宫城长顺、远山宽贤前往日本本土指导唐手。1933年,唐手被大日本武德会认定为日本武道之一。然而,当时唐手是被当作柔道或柔术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唐手称号的审查是由柔道家来进行的。唐手家被迫接受了这一屈辱的条件。

 1929年,船越义珍在庆应义塾大学唐手研究会执教时,根据般若心经中?空?的概念,将?からて(karate)?的汉字定名为?空手?。而这一定名符合当时日本当局试图消除中国对琉球的影响的目的,因此在日本广泛传播。因为其他武道的名称后都有一个?道?字,因此?唐手术?改名为?空手道?。1936年10月25日,在那霸举行的空手大家座谈会中,各方进行了对空手道发展的探讨。

 武道禁止令的颁布和空手道的再度活跃

 1945年,日本战败,琉球群岛被美国占领,日本列岛亦为联合国所占领。统治日本的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下令禁止练习武道,因此日本文部省下达了柔道、剑道等武道禁止令,空手道的活动一度停滞。然而,文部省声称?空手道的正式名称是?空手?,因此?不是武道?。空手道得以再度活跃。空手道自此广泛大量放弃武器术练习,与琉球古武道明显分野。

 全国组织和竞技空手道诞生

 空手家们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一直试图将空手道竞技化。1954年,韩武馆(今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炼武会)举办了第一回全国空手道选手大会,使用防护器具。同年,由日本空手协会主办的日本传统派(以?寸止?(日语:寸止ね)为原则,即?禁止直接击打?之意)全国空手道选手权大会开幕。1962年,山田辰雄在后乐园会堂举办第一回空手竞技会,试行了直接击打制。1964年,全日本空手道联盟(全空连)成立。1969年9月,全空连在日本武道馆举行日本传统派的第一回全日本空手道选手权大会。同年同月,极真空手创立者大山倍达于东京体育馆举办第一回全接触式全日本空手道选手权大会,在空手界刮起了一阵旋风。另一方面,全空连于翌年举办第一回世界空手道选手权大会。

 流派林立和空手道的多样化

 此后,空手道在日本开始逐渐全国化、组织化,并出现各种流派。1948年,船越弟子于东京创立了松涛馆流的最大会派?日本空手协会(JKA),并于1957年4月10日被日本文部省认定为社团法人。但是在1958年,广西元信因对战前空手道试合化的不满,从松涛馆流中分裂出去。而像远山宽贤这种标榜无流派的空手家较为少见。

 与全空连试合规则中?寸止?规则不同的是,大山倍达创立了全接触式空手,采用了直接击打制(除攻击面部外)。然而大山后,极真会馆即分为许多各自独立的派别。

 空手道的流派划分

 空手道分为广义的传统派空手道和广义的全接触空手道两大类(不代表传统=寸止)。

 广义传统派空手道下又分为

 1、全空连空手,寸止的空手(一般日本本土的空手道就是指这种,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四大会馆。寸止的规则是空手道传入日本本土后才有的,日后更发展出无接触的运动空手道。)

 2、冲绳空手(如冲縄刚柔流、上地流、小林流、少林流、少林寺流、松林流、一心流、冲縄松源流、刘卫流、金硬流、湖城流、本部流等)

 广义全接触空手道(直接打击制的实战空手道,基本以极真为母体)下分为

 1、狭义的全接触空手:以极真会以及某些冲绳的空手道流派为主。大部分极真的比赛规则中是不允许对头部的打击,但近年来国际FSA拳真馆和极真馆在尝试可以直接击打颜面的比赛。参加极真比赛的除了极真的分支还有少林寺拳法的白莲会馆,国际FSA拳真馆等。冲绳空手道比赛一般可归类于全接触空手道比赛但规则中对允许头部打击以及允许寝技的应用与极真的规则有些区别。这点上,相比于日本空手道,极真空手的理念离冲绳传统空手更相近。

 2、防具空手道/硬式空手道(如全日本空手道连盟錬武会、全日本硬式空手道连盟、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连盟錬心舘、千唐会、清心流、全日本格斗打撃连盟、日本防具空手道连盟、全国防具空手道连盟)

 3、美式全接触空手道

 4、其他类格斗比赛(除了突き、蹴り外还有投、投技、组技、寝技的総合格闘技,可以击打颜面,有大道塾/空道和其分支和术慧舟会、空手道禅道会)大道塾/空道现已脱离空手道体系,朝综合格斗方向发展

 5、得分击倒制空手道(宽水流)

听说空手道有很多不同的比赛规则,谁能详细说说?

第一条: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必须是平坦且无危险。比赛场地必须铺有正方形的垫子。比赛场地为每边至少8公尺长的正方形(自边缘量起),场地可以提高至高於地面1公尺,而所提高之场地每边至少10公尺,以包含比赛场地及安全范围。距比赛场地中心点1.5公尺处,划上1公尺长的二条平行线并与主审线呈垂直,是为比赛选手之位置。距比赛场地中心点2公尺处划一条0.5公尺长的线,是为主审的位置。监察员的位置设於记分员与计时员中间。比赛场地内线1公尺处划一正方形,内外以不同颜色区分或以虚线表示。解说:比赛场地外围1公尺内不得有广告招牌、广告墙和广告柱等。所使用之垫子不得滑动,且紧贴地板,而表面之摩擦系数要低。垫子不应和柔道所使用的一般厚,而影响空手道的移动。主审要确认垫子於比赛进行中不会分散,倘若散开将构成危险并造成伤害。第二条:正式服装选手和教练须着规定服装,如此处所规定。任何职员及选手未按规定穿着者,裁判委员会可取消其资格。裁判主审与副审於比赛期间及讲习会时须穿着由裁判委员会所指定之正式制服。正式制服如下:深蓝色单排轻便之西装上衣,钉两颗银色钮扣;依气候状况决定长袖或短袖的白衬衫;正式领带无须领带夹;平织浅灰色长裤且裤管不反摺;没有图案之黑色或深蓝色袜子及防滑黑色便鞋。教练比赛期间,教练须穿着可辨识的运动服并配戴教练证。选手选手须穿着纯白色无标记、无条纹及无滚边之空手道服。只有国家标志或该国国旗可以使用於道服之左胸且直径不得超过10公分,仅有道服之原制造厂商可将其商标置於上衣之右下角及长裤之腰部。此外,由筹备委员会所指定之号码布须着於背部。白带及红带约5公分宽,打结後每边约留有15公分的长度。尽管上述所定,理事会有权指定经过核准的赞助单位展示特定的标志或商标。道服以带子在腰间系紧时,长度至少须遮盖臀部,但不得长过大腿中间。女性选手可於道服里穿上白色之T恤。道服的袖长不得长过手腕,且不可短於前手臂之一半,袖子不得卷起。长裤至少须覆盖小腿叁分之二的长度,且不得卷起。选手之头发须保持乾净且其长度不至妨碍比赛之顺利进行。禁止绑头带。假如主审认为选手头发太长或不乾净,在裁判委员会的核准下,得以取消该选手出赛。在对打比赛中,禁止使用发饰,如金属发夹。在型比赛中,适合的发夹是被允许的。选手的指甲须修短,且不得穿戴可能伤害对手的饰品,必须佩带护手套和牙套。护阴和软的小腿骨护垫是允许的。小腿骨/脚背的护具是禁止的。禁止戴眼镜(可配戴软性隐形眼镜,但选手须自行负责)。禁止穿戴不合规定之衣物,女性可穿戴经核准後之护具。护具须合於所规定之标准。在大会医师的建议下,因伤使用绷带或吊带须得到裁判委员会的核准。解说:选手仅系一条腰带。红方系红带、白方系白带。比赛时不系段数带。须戴上露出手指且不可超过1公分的填充物的白色护手套,而该填充物是不能更换的。护手须经由Homologation委员会认可。使用之护齿须由牙医师所设计。护阴之内禁止使用可移动之塑胶杯,违规使用将受处罚。基於宗教信仰而须配戴特定物品,如头巾。若选手因宗教信仰希望配戴未被认可之衣物时须於赛前告知裁判委员。裁判委员将就每一件申请案的事实审查。比赛当天才出现且欲参加比赛者则不被通融。若选手穿着不当来到比赛场地,他(或她)将不会立即背判失格;而给予一分钟以做补救。若裁判委员会同意,裁判员可脱去西装上衣。第三条:对打比赛的组织空手道竞赛包括对打比赛和形比赛。对打比赛又可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个人赛依体重分量级和无限量级。体重分级则细分为回合(BOUT)赛。回合(BOUT)亦指团体对抗赛中的个人对打赛。团体赛中,各队的参赛者须为单数。参赛者即为全队之队员,没有候补选手。比赛前,各对代表应将参赛者名单即攻击顺序填写於大会所规定之表格交出。每一轮之比赛顺序得以变换,但申报後即不得变更。任何队员及教练未提出书面报告即擅改队员名单或出场顺序时,该队将被判为失格。在第一轮的团体赛中,只有合於规定的参赛人数,该队才得以参赛。个人赛中,不得替换选手。不论个人或团体,在比赛宣布开始时,未到达比赛场地者,皆以失格论并不得参加该场比赛。解说:每一轮的比赛为独立阶段,却是参加决赛的主要依据。对打之淘汰赛中,每轮淘汰其中百分之五十的选手,不赛而晋级者视同与赛选手,就此而论,每轮之比赛亦同样适用於初赛或复赛;在循环赛中,每一轮允许所有选手均比赛一次。选手名字的使用导致发音和辨认等问题,因而发放号码布给选手使用。团体项目的比赛阵容,仅有参赛选手可出列在场中,其馀未参赛之选手和教练将坐在其保留之位置上。初赛顺序可由教练提出或由选手代表提出,若由教练提出,他/她须有可认辨之标志,否则不被受理。该名单须包含国名、该场次所分配带子的颜色即一至五位选手的出场顺序。选手的名字及编号皆须列入并由教练或该队代表签名。假如因图表的错误,导致队打选手配对错误,不管比赛结果,该场比赛视为无效。为避免这类似错误发生,每场比赛之胜方须向记录台核对无误後再行离开。第四条:裁判小组每场比赛的裁判小组包括一名主审(SHUSHIN)、二名副审(FUKUSHIN)和一名监察人(KANSA)。为使比赛顺利进行,另设有计时员、报告员和记录员若干人。解说:对打比赛开始时,主审站於比赛场地之外缘,二名副审站於其左右。选手和裁判小组站定位置并鞠躬後,主审向後走一步,副审面对面,再一起鞠躬。裁判小组替换。卸任之裁判小组面对新上任之小组,由新上任之主审下令後,两组相互鞠躬,然後成一直线离开比赛场地。副审个人的替换,新旧任副审相互鞠躬并替换位置。第五条:比赛时间男性成人选手之对打比赛,每回合的时间是叁分钟(团体赛和个人赛相同);女性选手和青少年选手比赛时间定为二分钟。比赛时间之计算,自主审下令开始至每次喊“停止”(YAME)止。计时员应以清晰可闻之锣声或铃声表“尚有叁十秒”或“时间到”。“时间到”之讯号即表示该回合比赛结束。第六条:得分由下列得分情况来决定每一回合的结果:一方得叁个“一胜”(IPPON),或六个“半胜”(WAZA-ARI),或两者加起来得“叁胜”(SANBON),或一方被判犯规(HANSOKU)、失格(SHIKKAKU)、或弃权(KIKEN),则比赛即告结束。一个“一胜”(IPPON)相当於二个“半胜”(WAZA-ARI )。判定“一胜”(IPPON)的标准如下:a.良好的姿势b.正确的态度c.充沛的运用d.残心(分毫不差的收场)e.适当的时机f.正确的距离技术未达上列标准时,但符合下列步骤,亦可判为“一胜”:a.上段攻击或其他高度技术性的技巧。b.闪过对方攻击且击中对方无防备之背部得分。c.以“扫”(Sweeping)或“摔”(Throwing)达到得分技巧。d.施展混合技术攻击,技术性之攻击正确时,亦可得分。e.在精确的时机攻击对方,得分。“半胜”(WAZA-ARI)在技术上和“一胜”(IPPON)几无差异,裁判小组判定时,先考虑“一胜”(IPPON),其次在考虑判定“半胜”(WAZA-ARI)。一方被判犯规(HANSOKU)或失格(SHIKKAKU),另一方则判定“叁胜”(SANBON)。若一方缺席、退场或被迫退场,则以弃权论,判对方获胜(SANBON)。攻击限於下列部位:(1)头部(2)脸部(3)颈部(4)腹部(5)胸部(6)背部(不含两肩)(7)侧面与比赛结束同时之有效技术攻击,可判得分。下令暂停或比赛停止之信号出现後,攻击即使有效,亦不能得分;违反此规定者,应受惩罚。因双方选手皆在场外,虽技术攻击有效,概不记分。假若一方选手在主审喊“停”(YAME)之前,於场内所作之有效攻击则视为得分。选手双方同时技术攻击得分,则双方皆不给分。解说:不论直接或累积得分,一方得叁个“一胜”(IPPON),比赛即告结束。假若红队已得五个“半胜”(WAZA-ARI),再得一个“一胜”(IPPON),他的分数仍以叁个“一胜”(IPPON)为最高上限。在团体比赛中得分相同时,这项基本规则则容易被忽略。虽然二个“半胜”(WAZA-ARI)相当於一个“一胜”(IPPON),但就技术上而言一个“半胜”的价值相当於“一胜”的百分之九十。在技术上所谓“良好的姿势”(good-form)是融合於传统空手道概念架构下能作有效之攻击。“正确的态度”(correct attitude)是良好姿势必备之因素,集中注意力且不怀恶意达到得分技巧。“充沛的运用”(vigorous application)意指攻击技巧之力量及速度明显表示出取胜之意念,毫不退缩。“残心”(zanshin)在评分时最易被忽略。他是指出击後锲而不舍之精神并配合良好的姿势和其他连续攻击技术。具有“残心”(zanshin)之选手,能够全神贯注并明了对手反击之潜力。“适当的时机”(proper timing)意指等待最佳机会以达到最有效之攻击。同样地,“正确的距离”系指在最精确的距离作最有效的攻击。因此,出击时若对方快速移开,便降低攻击效果。距离的适当与否,系指出击时,能否触及目标或接近目标而定。若要得分,攻击时须有直接深入目标之意图,所以伸直手臂攻击视为蓄力不足,其分数亦低。例如,若触击的距离至脸部2到3公分之间且手臂未完全伸直,是为“正确的距离”(correct distance)。尽管如此,在距离目标合理范围之内所作的上段攻击,对手并未做出阻挡或避开的动作亦达到得分的标准。无用之技术,系指不顾出击後之落点及方式。踢上段(JODAN)姿势不稳将不会得分,并远逊於“一胜”(IPPON)。无论如何,为鼓励高难度之技巧,尽管在姿势及持续力均不足的情况下主审仍偏好判“一胜”(IPPON)。根据经验,若达到“半胜”(WAZA-ARI)之攻击,但因技术较难,亦可获判“一胜”(IPPON)。闪开对方之攻击并以良好技术攻击对手无防备之部位,不仅只攻击未防备之背部,亦可获判“一胜”(IPPON)。扫的技术并不须将对手扫倒,只要使对手失去平衡,即可视为得分,而获判“一胜”。主审不必急於叫停。许多可能成功之“扫”及“摔”之技术,皆因主审太早叫停(YAME)而功亏一篑。以扫或摔之攻击後,主审应稍待2秒,因为在这时候,攻击手在调适之後可能会有跟进之动作。混合攻击系指连续动作,并以快速动作进行,每一攻击至少“半胜”。腰带下方和耻骨之上的攻击,可得分。颈部和喉部都是攻击目标。唯禁止触及喉部,但控制得当的技术,则可得分。姿势良好的攻击技术并击中肩胛骨算得分。上臂骨、肩胛骨及锁骨关节处的肩部部分不计分。时间到之铃声一响,尽管因裁判的疏忽而未能立即制止比赛,但以无得分之可能。但时间一到并不意味着选手不致受罚。从比赛结束到选手离场之间,裁判小组仍有权处罚。在这之後,仅有裁判委员会可处罚之。“互击”(AIUCHI)是很少见的。必需双方同时技术得分且姿势良好等。双方有可能同时攻击,但很少会同时有效得分。仅有一方之有效得分,不算互击,主审不必将双方分开。第七条:判定胜负之标准比赛中,任何一方未得“叁胜”(SANBON)或因“弃权”(KIKEN)“犯规”(HANSOKU)和“失格”(SHIKKAKU)击败,则以下列判胜负:a.有无“一胜”(IPPON)或“半胜”(WAZA-ARI)。b.选手在态度、斗志、和力量的表现。c.战术和技巧的娴熟度。在个人项目的分数相当,则按下列标准定胜负:a.若比赛结束,双方均未得分,按“判定”(HANTEI)定胜负。b.若比赛结束,双方得分相同,以“判定”(HANTEI)定胜负。c.若比赛结束,未见一方优於另一方,判“平手”(HIKIWAKE)或以“延长赛”(ENCH-SEN)决定之。d.处罚或警告将跟着进入“延长赛”(ENCH-SEN)。团体赛中,以获胜人数最多之一队为优胜者。若二队之获胜人数相等,则将胜负均列入考虑,而已得分点最多之队伍获胜。若二队之获胜人数及得分均相等,应派代表加赛,以决胜负。加赛之代表打成平手时,再以“延长赛”(ENCHO-SEN)分胜负。首先拿到“一胜”或“半胜”的代表则为胜方。个人赛结束而无法定胜负时,以“延长赛”(ENCHO-SEN)定之。若“延长赛”(ENCHO-SEN)为平手时,则由主审宣布裁判小组之判决为依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