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和篮球哪个受伤率高-足球篮球身体碰撞

tamoadmin 2024-11-08

1.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时伤到了他人是否需要赔偿

2.分析一下足球和篮球两种运动哪个更容易受伤?哪个更危险?

3.打篮球被人撞伤对方是否该赔付

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时伤到了他人是否需要赔偿

足球和篮球哪个受伤率高-足球篮球身体碰撞

法律分析:足球、篮球等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因参加者对其风险均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因此,运动中一般过失造成的损害不能要求其他参加者赔偿。但要求其他参加者不能有重大过失或故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

分析一下足球和篮球两种运动哪个更容易受伤?哪个更危险?

篮球比足球更容易受伤。区别在于,篮球的受伤,通常是小碰撞,因为场地和人员密度的关系,对撞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但是,篮球的冲击性(速度)显然比足球低很多。篮球是手部控球,可以自如地使用脚来减低冲击力。而足球的碰撞,通常很要命。原因非常简单,足球是使用脚来控球的,脚都灵活程度很低,导致很多时候的冲刺对撞毫无缓冲。换句话说,篮球受小伤的概率要比足球高,但受大伤的概率篮球还是太低了。再简单点说,篮球出现大伤的概率相当低。

运动员受伤,许多都源于外力作用,普通的关节扭伤、韧带拉伤,或者轻微皮肤挫伤,足球与篮球中均经常出现。然而,足球运动场地宽,球员时常需要全速冲刺,惯性非常大,此时方向不一致的碰撞或者肢体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球场的场地不规范,容易滑倒,就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了,滑倒容易出现髌骨骨折、腕骨骨折、髋关节损伤以及其他着地部位的损伤。

打篮球受伤,特别是重伤,基本都是自己伤了自己,例如空中失去平衡(利文斯顿),不小心踩到篮下挡板(保罗-乔治),落地反关节被憋住(海沃德)。但这种伤,基本都是基于全发力,高对抗的,如果你自己打球时悠着点,做好热身,选好护具,多数重伤可以避免。有时碰见动作大,挨一肘子,或不小心崴脚戳了手指,其实问题并不大。

足球受伤,大量是被对手踢伤铲伤,例如正面对脚(拉姆塞),正面蹬踏(爱德华多),背后扫断(西塞),落地挂断(登巴巴),像阿兰-史密斯那种不小心,自己把腿坐断的,其实比较少。简单说,足球受不受伤,特别是重伤,更看对手,而不是自己。遇上罗伊-基恩这种,最好躲远远。

打篮球被人撞伤对方是否该赔付

打篮球把人撞伤了的,如果是在符合比赛规定的情况下的合理碰撞导致的,则不需要赔偿对方。

如果超过了合理碰撞范围,是由于自己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撞到对方致使其受伤的,则此时需要对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作为体育运动,特别是篮球、足球等有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体育运动,完全有可能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自愿参加这种具有风险性的竞技运动,应视为甘冒风险行为。因比赛造成受伤,此系比赛中合理的身体冲撞所致,纯属意外,因为比赛中的冲撞,原本就是篮球运动的特点,不许在比赛中有冲撞,是对篮球运动规律的违背。

蓝球作为一项竞技比赛,虽然是一种对抗性体育运动,有人体的直接接触,合理的身体冲撞完全有可能发生损害后果,但要看损害的后果是否属于比赛规则范围内的合理冲撞,如果明显超出了比赛规则范围,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话,应视为行为人有过错,应当对受害者的损失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公平责任原则是不同于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一个独立归责原则,要适用公平原则,必须得有法律依据,不能在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滥用公平原则。

自发组织篮球、足球比赛等激烈的体育竞技运动引发伤害案件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在本案中,致害人与受害人均无过错,存在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当事人分担损失的可能性。但应当强调的是司法实务中最终是否实际确定适用公平归责原则由当事人来分担损害,应从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出发,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能过于简单化搞一刀切一律判决由受害人自担损害,也不能过于绝对化地由致害人分担损失,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应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需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结合这类体育竞技运动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考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 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